7月10日下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441会议室召开,黄国强理事长等17位理事及监事出席,会议由黄国强理事长主持。会议主要听取了《2023年资助工作报告》,审议2023年资助调整事项以及2023年资助学生名单,并听取与会理事、监事对2024年基金会资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等。

听取《2023年资助工作报告》
首先,陆林副秘书长作基金会2023年资助工作报告。2023年资助工作包括“遴选资助学生项目”“资助对外国际教育交流活动项目”两大部分。陆林详细说明了遴选资助学生过程中学生申报、资格初审、专家评审的情况。截至5月30日,秘书处共收到18所高校推荐报送的资助申请材料375份(申请人376人),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164人,增幅达77.4%。

陆林回顾总结了2023年遴选资助评审会的基本情况,并向理事会提交资助入围候选人名单。同时,对“在深留学生菁英交流营”和“金砖+世界青年领袖深圳交流活动”两项资助对外国际交流活动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说明。
评审组、监察组进行工作反馈
在今年的评审工作中,评审组认真专注、尽职尽责、满负荷完成了评审工作。在本次会议上,评审组、监察组代表发言,对评审、监察等工作进行反馈。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安晓朋理事综合评审组专家意见后,对明年的选拔、评审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接着,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合作部常务副部长陈浩理事代表监察组谈到对本次评审会监督的过程和印象,他总结:本次资助申请人数众多;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工作组非常严谨、认真、规范有序,顺利完成高强度的工作。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友协工作部部长周剑雄理事补充说明了“金砖+世界青年领袖深圳交流活动”的相关情况,他倡议深圳高校积极报名合办活动,呼吁青年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项目。

审议2023年资助事项确认资助名单
会议审议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2023年资助名单,以记名投票方式产生2023年资助学生名单:受资助学生共175人。其中来中国境内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项目83人,来深高职类专科教育项目2人,来深汉语言学习项目20人,来中国境内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困难助学金项目19人,出国(境)硕士及以上学历教育47人,出国境短期交流三项4人。

今年将获得资助的175名学生中,来中国境内留学的学生有124名,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13人来自27个一带一路国家(比2022年增加5个国家),占受资助总人数的91%。此次确定2023资助学生名单后,将在7月中旬进行网上公示,9月通知受助学生及其推荐学校(单位),拨付款项,颁发证书。
增进交流沟通,理事、监事畅所欲言
会上,与会理事、监事畅所欲言,对基金会的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基金会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书院院长顾阳理事倡议深圳高校加强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利用假期开展“学习汉语、了解深圳”等交流活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就海外优质高校标准认定提出了建议;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书记秦晴提出“在项目与项目之间做出灵活调整”的思考。



回顾总结,共绘美好蓝图
随后,黄国强理事长对基金会理事变更做了说明,并介绍了增补理事的相关情况。现场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致同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逸夫书院院长王丛教授当选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与会人员对新任理事表示欢迎与祝贺,同时对即将卸任的顾阳理事表示感谢。

最后,黄国强理事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基金会完成了重启后两个年度遴选资助业务。基金会牢记作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桥梁”的使命和职责,在今年的资助中创下基金会成立以来年度公益支出新高,将为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提供帮助。

黄国强理事长提出了“做好调研、优化方案;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做好宣传、扩大影响”等三点工作建议。他表示,基金会未来将携手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坚持基金会的宗旨,为促进中外教育合作交流贡献力量。同时,他希望各高校做好受资助学生宣传报道工作,并继续支持基金会办好微信公众号“助学·筑梦”栏目。鼓励受助学生谈感想或撰文讲好深圳故事、中国故事、中外教育友好交流的故事,从而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促进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深圳、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