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8个短期交流项目,拨发资助金70.7万!近200名中外学子感受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24-09-30 10:03      浏览次数: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宣布“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

为落实这一目标愿景,今年7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共拨发资助金70.7万,促进8项短期国际教育交流项目落地。

其中,45.1万用于资助3个高校、中学学生来深短期国际交流项目,让更多国际青年近距离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中国。除了“迎进来”,基金会还资助了5个“走出去”的高校和中学生短期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共拨发资助金25.6万,为青少年搭建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国际教育交流再添新彩。

一、高校学生:扩大国际“朋友圈”

在今年的遴选项目中,深圳大学的“2024荔园之行夏令营”和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中国暑期深度研学营”,成为基金会首批“境外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来深办高校短期国际交流研究”资助项目,两个项目共有13个国家的150名海外学子参加,为他们认识中国、认识深圳和向世界介绍中国、推广深圳提供了重要窗口。

其中,深大的“荔园之行夏令营”分为2期,每期时间2周。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等世界各国的营员们齐聚荔园学习汉语课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外出参访名企、漫步深圳每一寸土地。

人才公园让营员们感受到深圳对人才的重视和包容;民俗文化村的传统建筑和风俗表演展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情;国瓷永丰源让大家感知了中国瓷器的精美;在腾讯总部,海外学子徜徉在高新技术的海洋里;生动有趣的汉语课堂、茶香四溢的品茗课堂、山水如画的国画课堂让学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感知……

“荔园之行夏令营让我沉浸在不同的中国文化氛围中,也让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回去一定会和没有来过中国的朋友们说,这是一个认识中国的绝佳机会。”来自英国的JONES MCCABE FRANCIS EDWARD同学分享道。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中国暑期深度研学营”则邀请83名亚特兰大学子来到中国,开启历时2个多月的深度访学之旅。文化之旅、企业参访、中文课堂、创新工坊……一系列活动编织出跨文化与学科的纽带,串联起每一位同学的喜好、特长与目标,他们以深圳为窗口,向外探索的同时“看见”中国。

“我已经下定决心,回校后会更深入地学习中文课程,这趟旅程让我更有动力向目标努力。”计算机科学专业的Garrison说。历数收获,同学们提到最多的感受是“短暂”,也有不少同学为下一次的来华之旅立下新计划——“我想去更多的中国城市旅行”“我想去中国的小村落走走看看”……

此外,基金会还资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2名同学分别前往香港两所大学参加以“6G场景下多信号灯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控制”“基于SAM遥感多模态数据融合”为主题的短期国际教育交流研究;资助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2名同学前往美国,分别参加主题为第17届法治项目、运用经济分析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短期国际教育交流研究。2—3个月的短期学术交流虽然短暂,但为4名学子提供了更具国际视角、更广阔、更多元的成长空间。

二、中学生:走向更大的世界,获得更广的视野

今年,基金会进一步优化资助项目、增加资助指标,新增了2项中学生短期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惠及中学生49人。其中,基金会拨付资助金17.6万,为44名深圳高级中学的学生赴澳门演艺学院参加湾区青少年艺术教育新成果交流活动添了一份助力。

同时,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斯里兰卡中学生化学竞赛国家队的5名中学生来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参加第58届国际门捷列夫中学生化学奥赛,与20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比拼化学知识与技能,展示“过硬”专业实力。赛事期间,5名同学还体验了深圳市内参观调研、书法大师班、艺术晚会“春天的旋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博大精深、魅力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与传统汇聚交融的深圳风采。

“今年,8个短期交流项目涵盖了高校、中学,既有‘来’也有‘往’;且资助项目比上年增加了5个,惠及中外学生增加193人,实现了重大突破。”基金会秘书长陆林介绍。

展望未来,基金会将坚持办会宗旨,以促进国际青年文化教育交流的清晰定位,助力更多中外学子踏上知识引领、友好交流、文化交融的旅程,为点亮更多学子梦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贡献一份有爱且温暖的坚定力量。

上一条:跨越国界的交流!在深留学生“跨越山海会鹏城”,遇见魅力国瓷 下一条:一周的深圳CityWalk!这个青年交流营为中日交流注入了“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