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自2011年8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已资助留学生926人(其中来中国境内的留学生578人,出国、境留学学生348人),他们有的来到深圳孜孜不倦地学习追梦,有的踏上远方征途成为助力中外交流的使者:这些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即使肤色不同、语言不一,他们也都有一颗爱中国、爱深圳的心,他们在深圳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也为深圳带来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他们还用丰富多样的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基金会2023年的资助已经圆满完成,祝贺获奖学生获得荣誉!为了鼓励更多留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基金会的资助,弘扬大运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特开辟“助学·筑梦”栏目,将优秀留学生的故事呈现给大家,展现榜样的力量。
本期推介的优秀留学生是就读于香港大学的留学生林莹。

中国留学生 林莹
“深圳是一座充满包容与魅力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来自广东汕头的林莹今年23岁,本科毕业于深圳技术大学,目前在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读于运输政策与规划专业。
在深圳上学时,她偶尔会到香港游玩,逐渐被它的繁华和独特所吸引。从深圳启程,到香港继续逐光,她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获奖经历
■ 2021年8月,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
■ 2021、202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 2022年,论文《Research on the traceable intellig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voice interaction》发表在数据库《Ei Compendex》上;
■ 连续三年获得深圳技术大学先进个人奖学金“工匠之星”;
■ 深圳技术大学2023届优秀毕业生,并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
■ 2021年度深圳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创新奖一等奖。
01
追梦的脚步,在深圳打开新大门
2019年,在填写大学志愿时,深圳技术大学(简称深技大)对于林莹来说,是一所崭新的、没有校门的大学。但当时的她对深圳这座城市充满向往,内心更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便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深技大的相关信息,结果她对这个带有“深圳”二字的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更是期待未来与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林莹与深技大的故事,那便是:“四年前,深技大与我都是初升的太阳;四年的成长与蜕变,深技大与我已是能够照亮万物的耀眼阳光。”

深技大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选择深技大时,身边的家人朋友说新学校缺乏知名度,也许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在学校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选择到深技大读本科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在林莹看来,刚入学时,深技大四处都是水泥、堆满钢筋的施工地;毕业时,装有先进科技设备的教学楼已四处林立,空中连廊成为大家心里独特的记忆。“这样的变化,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深圳速度’。”

参加学校志愿活动(第2排左6)
在深技大,林莹遇到了诸多给予她帮助和鼓励的良师益友,对她影响最大的是项目导师王燕燕老师,她称王老师是她求学生涯的引路人。大二时,林莹加入了王老师的项目团队,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也让她体验到科研项目的乐趣,这也是她真正意义上接触科研项目,并因此开启了科研路上的探索。

项目团队合影(左3项目导师, 左4林莹)
在王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林莹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展示风采。2023年6月,林莹参与的科研项目受邀在《香港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展出,此次展览让她们的项目从校园走向更大的舞台,也为她成功申请到香港大学硕士留下一块坚硬的“垫脚石”。

参加香港DMP博览会(第1排左6)

参加香港DMP博览会(中间)
02
启程香港,不断浇灌梦想
2021年11月,还在读大三的林莹开始计划出境留学,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收到香港大学的offer,她完成了简历制作、文书撰写、雅思考试等一系列工作。
在申请过程中,备考雅思给了她一个小小的难题,由于企业实习占用了她一部分时间,实际上她备考雅思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需要完成口语、阅读、听力、写作四个方面的学习。当时正值暑假,林莹选择了留校学习,合理规划每天学习8个小时,最终达到了目标分数7分,足够申请香港前五的学校。“可以说那段时间的生活里只有雅思,但还是很感谢当时这么努力的自己。”林莹笑着说道。

谈到为什么选择到香港大学留学,其实与深圳也有解不开的缘分。由于香港与深圳隔海相望,林莹偶尔也会到香港“一日游”,欣赏它繁华的风貌、独特的美食。在日渐接触中,她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香港的学校也因此成为了她的留学首选。
“同时我也想换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体验与内地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林莹说,全英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了她,这样的全新体验让她怀揣着新鲜与期待的心情奔赴香港,继续浇灌心中的梦想。
除了强大的吸引力,全英文教学课堂也给林莹带来了些许不适应感,刚到新环境的她,感觉英文授课加上学习量的冲击有点“跟不上节奏”。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磨合,林莹逐渐适应了新生活,同时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由于上课时间主要在晚上,林莹会利用白天的时间预习课程,课后和朋友交流学习问题,空闲时外出探索香港的美食和文化,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她享受着境外留学的过程。
留学期间,林莹参加了学院迎新、学术研讨会、游学等多种活动。其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3月初,学院组织的韩国实地考察活动。这3天的游学中,林莹了解到了首尔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而韩国国立航空博物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里,她亲身体验了飞行员操控飞机降落起飞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林莹说,留学期间她主要学习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领域的知识,对空中交通的了解较少,这次游学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国门,是一次开阔眼界的体验。“我很庆幸能来到香港留学,让我获得了更多学习机会。”

参观韩国国立航空博物馆合影(左1)

参观首尔市政府TOPIS合影

韩国游学合影(右5)
03
未来可期,期待梦想“开出花”
获得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的资助,林莹表示深感荣幸,这是对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让她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关于资金的用途,林莹说这笔资助为她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将用于支付学费、参加学术活动等,支撑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业上。
目前,林莹修读了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交通系统工程、交通政策与规划等课程,并进行有关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课题研究。在香港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林莹计划回到熟悉的深圳继续奋斗,成为一名合格的交通规划师。同时,她希望能踏足更多国家,学习体验世界各地的交通方式,并实践应用于深圳的交通发展中。
“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会继续深造及参加专业课题研究,深入研究交通规划领域的。”林莹说道。
受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