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助学.筑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助学.筑梦 > 正文

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Ebuka Nkenke:跨越山海,拥抱多元文化

发布时间:2025-03-28 12:32      浏览次数:

开栏语

自2011年8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已资助留学生1308人(其中境内留学生868人,出国、出境留学生440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却一样清澈地爱着中国,有人从千里之外来到深圳求学,在中国的土地上触摸中华文化,也带来了异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有人奔赴远方深造,扩大了国际朋友圈,尽情探索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一群有朝气、充满正能量的留学生,正怀揣着对学习新事物、探索新旅程的一腔热忱,踏上了追梦的路。

基金会2024年的资助已经圆满完成,祝贺所有获奖学生!为了赓续大运精神,鼓励更多在基金会资助下的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深圳故事、深圳教育国际交流的故事,基金会特开辟“助学·筑梦”栏目,将走进一个个优秀留学生的世界,感受每一个璀璨炙热的追梦故事。

本期推介的是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尼日利亚留学生Ebuka Nkenke.

尼日利亚留学生

Ebuka Nkenke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才华的施展不再受限于国界,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跨越千山万水,探索成长的新机遇。尼日利亚青年Ebuka Nkenke便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体验他从非洲大陆奔赴中国深圳的求学之旅。


- 01 -

“命中注定”的求学之路

Ebuka Nkenke在尼日利亚出生长大,本科阶段在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Nnamdi Azikewe University)攻读法律专业。凭借不懈努力,2015年,他毕业后正式成为了一名律师。八年时光荏苒,他在法律领域默默耕耘,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来深圳求学的命运转折点是悄然降临的。在尼日利亚阿南布拉州的奥尼查市工作期间,Ebuka和许多与中国有密切往来的商业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商人的励志创业故事和他们口中的中国故事,如同一颗颗神秘的种子,在Ebuka心中慢慢发芽,激起了他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这让我渴望来中国了解实际情况。”回忆起当初的决定,他的眼中还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带着这样的憧憬,他毅然决然踏上了通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的求学征程。

这个“决定”引领他开启了一次充满惊喜的邂逅。初抵深圳时,Ebuka惊叹于这座城市的无尽繁华与无限活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一切都与他熟悉的尼日利亚不太一样。最初,Ebuka只是单纯地寻觅一个能用英语授课的学术项目,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踏入了亚洲顶尖学府的大门。“有时候,你一开始做的只是平平无奇的小事,但最终却做了不同凡响的大事,这促使我更加珍惜这个机会。”

在国际法学院,他开始了国际法学习之旅。与尼日利亚专注于本土法律研究不同,这里的学术环境为他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全球视野平台。Ebuka兴奋地说,他不仅有机会深入研究中国法律,还能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课堂上的激烈讨论、案例研究以及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他逐渐洞悉了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微妙差异与共通之处,也深刻理解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统一法律规范的必要性和复杂性。“不仅如此,我还有机会与牛津、剑桥和哈佛等其他著名机构的专家交流,这里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令我乐在其中。”他感叹道。


- 02 -

“和而不同”

对Ebuka来说,语言障碍是他来到中国面临的第一座“大山”。初来乍到时,周围留学生流利的中文让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这也意味着他的学术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由此被激发了出来。他告诉自己,语言是必须跨越的难关。于是,他开始了自学之旅:从日常生活的基本用语,如点餐、问路,到课堂学习所需的专业词汇,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经过日积月累,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如今已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他也更加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差异也是一大挑战,在Ebuka与人沟通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开始我有些不适应,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观点,直到对方完全理解。然而在中国,我学到了更为委婉和含蓄的沟通方式。”Ebuka坦言,认识越来越多中国同学后,他开始学会理解文化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后的智慧,逐渐领悟到针锋相对不再是解决冲突的唯一方法,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如同多彩的画笔,共同绘制出世界文化的绚丽画卷——正是多元与包容构成了文化的美。

课余时间,Ebuka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由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和国际法学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扇扇通往中国文化深处的大门,令他“大开眼界”。“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共赢理念让我深受触动。” Ebuka发现,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中国人始终秉持着合作共赢的态度,追求与各方共同发展。“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他意外得知,中国人几乎没有“赢者通吃” 的观念。他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学习这种共赢理念,把手中资源的效用最优化,不因过度拘泥于一己私利而固步自封。

对于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的资助,Ebuka心怀感激。“这笔奖学金的到来可谓恰逢其时,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我不仅可以气定神闲地剖析难解法学之题,也可以心无旁骛地畅游多元文化之境。”Ebuka说,基金会的资助让他切实体会到深圳对他跨越重洋、奔赴而来的高度认可,也助力他奋勇向前,去紧紧拥抱那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


- 03 -

展望未来:梦想与期待

回想起当初,Ebuka认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决定:来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这里的知识、文化和人们的热情包容让他不断成长。“放宽心、放开手做,这样你定有所成。” 从尼日利亚到深圳的求学之路,Ebuka深感这是一段收获颇丰的旅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鼓励更多尼日利亚青年乃至非洲青年勇敢走出国门,走进“世界的熔炉”,拥抱世界的多元与精彩。

以前,Ebuka对世界的认知像是一幅拼图的碎片,在深圳的学习生活让他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画面,他在这里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在交流中对世界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经历,满足了Ebuka对中国的好奇心,也让他更加明晰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他表示,未来想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为推动中国、非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城市,在这里可以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无论我未来在哪里工作,这种接触一定会打开我的思维。”Ebuka说,在当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大家要走出舒适区去交流。“在深圳总能有新的发现,所以在我离开之前,我会去更多的地方。”他分享道,在深圳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他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也期待着更多的国际学子能够来到深圳,实现自己独特的梦想。


受访视频



下一条: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娅娜:留学生活,过得“极致精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