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助学.筑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助学.筑梦 > 正文

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曾诗农:从南科大走向剑桥的“主动”人生

发布时间:2025-10-31 10:11      浏览次数:

开栏语

自2011年8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已资助留学生1548人(其中来中国境内留学生1060人,出国、境留学生488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却一样清澈地爱着中国,有人从千里之外来到深圳求学,在中国的土地上触摸中华文化,也带来了异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有人奔赴远方深造,扩大了国际朋友圈,尽情探索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一群有朝气、充满正能量的留学生,正怀揣着对学习新事物、探索新旅程的一腔热忱,踏上了追梦的路。

基金会2024年的资助已经圆满完成,祝贺所有获奖学生!为了赓续大运精神,鼓励更多在基金会资助下的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深圳故事、深圳教育国际交流的故事,基金会特开辟“助学·筑梦”栏目,将走进一个个优秀留学生的世界,感受每一个璀璨炙热的追梦故事。本期推介的是现就读于剑桥大学的曾诗农

曾诗农

本科就读于南方科技大学的曾诗农于2024年9月前往剑桥大学求学,目前是药物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型硕士。

获奖经历:

·2024年荣获南方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2024年深圳双雄会业余羽毛球比赛团体并列第五名

·2024年伦敦BrokenStrings业余羽毛球比赛双打并列第五名


- 01 -

在南科大,于探索中寻觅方向


回忆起选择南方科技大学的契机,曾诗农说是看到高三班主任在班级群推荐南方科技大学时决定报名的。“之后我就了解到南科大有诸多优点,如书院制、导师制、全英文教学等。由于高中阶段无法接触前沿专业,我对自身的专业兴趣并不明确,而南科大可自由选择专业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曾诗农参加了南科大的笔试和面试,并将其填报在提前批志愿。

进入南方科技大学后,曾诗农有了任选专业的机会。在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计算机编程等众多课程后,他开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产生兴趣。在此期间,曾诗农旁听了蒋兴宇老师的纳米医学概论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纳米科学领域中实验人员寻找痛点和科研点的方法,以及如何巧妙通过实验完成研究计划。“蒋老师还介绍了纳米领域的多个方向,包括电子传感方向、分析化学方向等。此后,我又参加了多场生物医学工程推介会的宣讲,最终成功进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他回忆道。

在南科大的学习历程中,学院导师张博老师是曾诗农最想感恩的人。“大一期间,我与张博老师深入探讨求学之路、大学生活以及科研相关经验。在交流中了解到,他的实验室涉及的化学方向有我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后来我就加入了张博老师的课题组。”曾诗农说,平日里,不管是科研难题还是生活困扰,只要向张老师请教,他都会认真倾听,并给出宝贵的意见和看法,让自己受益良多。

曾诗农(左一)和张博老师

求学期间,他收获颇丰,其中之一便是结识了许多朋友。初入南科大时,曾诗农对毕业后的规划毫无头绪,然而看到周围同学都在积极准备出国留学或国内保研,自己也不自觉地被带动起来,投身到相关准备与学习当中。

在南科大的日子里,曾诗农喜欢与大家频繁交流,彼此分享想法,从学长学姐和同龄人处获取宝贵经验。最终,在选择研究生院校的关键节点,他与学术导师和书院导师深入沟通,确定了剑桥大学作为深造之地。

南科大2024届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子


- 02 -

在剑桥大学,于精益求精中成长


在申请剑桥大学研究生时,曾诗农发出十封套磁邮件,经历了五场正式或非正式面试,最终获得了导师的认可。“我认为在申请过程中,向导师展示自己的科研经历,凸显在科研项目中的实质性贡献与主观能动性,对申请的双向选择极为关键。所以,如果有感兴趣的学校、课题组和老师,一定要勇于主动联系。”他真诚地说道。

Offer节选

南科大与国际知名高校高度接轨,在剑桥的学习体验和在南科大时几乎一致,同样的书院制和导师制,让曾诗农轻松融入了剑桥的学习氛围。然而,初来乍到之时,他也曾遭遇了语言难题。“他们语速特别快,而且带有口音,导致我们的沟通经常出现误解,让我十分崩溃。”但在三个月的学习生活里,曾诗农结识了许多中外朋友,逐渐适应了当地的语速。

在实验室的学习中,曾诗农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差异。“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格外认真严谨。有一次我在处理一个化学反应时,自认为结果已经不错,可以进入下一个反应步骤,然而导师却要求我精益求精,得到更优的结果。”他回忆道,起初还不太理解,和导师沟通后才明白,英国的实验室氛围崇尚追求完美,科研人员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真理,而非敷衍了事、只求得出结果。“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03 -

鹏城蓝图,展望未来


谈及申请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的奖学金,还有一段渊源。最初,经南科大副教授孙瑜老师介绍,曾诗农才知晓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孙老师曾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出征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与羽毛球比赛的女子单打及混合团体项目,并斩获团体银牌。孙教授常常分享自己的训练经历,那些故事让他印象尤为深刻。受此影响,他开始主动了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赛事,认识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远不止是一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更是全球青年汇聚一堂、相互认识与交流的绝佳平台。正是基于对其意义的深刻理解,曾诗农便决定申请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的资助。

他深知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这一精神内涵,受此感召,曾诗农加入了剑桥大学的校运动队,积极投身于当地的羽毛球运动。他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ClubDan业余羽毛球男双赛事,在八进四的比赛中,他们遭遇了现英国国家队的Harry Wakefield和他的搭档Charlie Wakefield。“尽管赛前我们自我调侃‘打完这把就可以回家了’,但比赛时我们依然全神贯注,认真对待每一个球。遗憾的是,最终我们以15:21的比分输掉了比赛。”回忆起比赛画面,曾诗农仍记忆犹新。比赛结束后,他还将比赛视频发布到微信视频号和抖音上,收获了5000+的播放量以及300+的点赞。

参加ClubDan业余羽毛球男双赛事

“细究这一切的源头,应是我获得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的资助,进而了解到这一宝贵精神。”曾诗农说,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始终秉持这一精神,持续为各国学生间的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后,曾诗农的下一步规划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此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与研究。完成博士学业后,他渴望回到深圳开启职业生涯,积极投身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助力推动深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发展探寻更多可能性 。

受访视频

下一条: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罗纳德·马伦古: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