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自2011年8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已资助留学生926人(其中来中国境内的留学生578人,出国、境留学学生348人),他们有的来到深圳孜孜不倦地学习追梦,有的踏上远方征途成为助力中外交流的使者:这些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即使肤色不同、语言不一,他们也都有一颗爱中国、爱深圳的心,他们在深圳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也为深圳带来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他们还用丰富多样的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基金会2023年的资助已经圆满完成,祝贺获奖学生获得荣誉!为了鼓励更多留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基金会的资助,弘扬大运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特开辟“助学·筑梦”栏目,将优秀留学生的故事呈现给大家,展现榜样的力量。
本期推介的是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郑谨龄。

马来西亚籍留学生 郑谨龄
“活在当下,活出自我,活成不一样的烟火。”这是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郑谨龄的座右铭。目前,她是学校数据科学院和经管学院的研究助理,也是学术交流处海外宣传团队的一员,充实又有挑战的留学生活闪耀着熠熠星光。
郑谨龄也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她每月都会将工资收入的20%用于资助马来西亚的儿童收容中心,同时也是两所孤儿院的定期资助人。在公益的路上,她坚定地传播着温暖和爱。
如同她的座右铭一般,她活成了不一样的烟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郑谨龄的留学生活,听听她的故事。
大学前获奖经历:
•2019年 国际澳洲数学比赛 铜牌
•2019年 新加坡高级学府数学竞赛(SASMO) 国际赛 银奖
大学后获奖经历:
•2020-2021、2021-2022、2022-2023年度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
•2021-2022、2022-2023年度学院院长嘉许奖
•2021-2022、2022-2023年度学业奖学金
•2022-2023年度逸夫书院院长嘉许奖
•2023-2024年度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奖学金
PART 01
只一眼,牵动了来华留学的心
“当时我被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深深震撼,心中便种下了到中国留学的种子。”郑谨龄说,从小学起,她就开始接受全中文教育,但来中国留学的梦想源于一趟特别的旅途。2019年,郑谨龄的父亲将家族祖传的白鹤拳拳谱捐赠给中国鹏翔国术馆,一家人因此受邀到福建永春县祭祖,她也亲眼捕捉到中国的发展,“来华留学”的梦便已在心中悄悄萌芽。

在福建省永春县祭祖
“在中国这么多省份中,我最终选择了深圳,因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郑谨龄说,深圳是一座年轻、自由、有着各种故事的城市,汇聚了各行各业的菁英,是正在“生长”的城市。而在深圳求学能让她拥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她期待自己能在深圳付出青春,留下汗水,成为在这座城市追逐梦想的“主人公”。“我想我会在这里寻找、迷茫,但最终有所收获,一步步抵达梦想和远方,这是我想追求的状态。”她说。
如今,郑谨龄已经在深圳生活了一年半,在她看来,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我看的第一本古典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是当我用汉语和中国朋友聊起汉字的演变时,我才真正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一撇一捺都极具寓意。”郑谨龄分享道,她也曾到贵州西江的千户苗寨驻足一瞥,当她穿着苗族服装看着一户户万家灯火亮起,仿佛两千多年的历史踏着灯光而来,这一幕让她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近距离地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感觉我对中国也越来越着迷了。”

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留影
PART 02
自由、包容、浪漫的留学生活
谈到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评价,郑谨龄赞不绝口。在她的描述下,港中深有山、有湖,是一所建在花园里的大学。校园里有巴士穿梭,图书馆有水池环绕、背靠山体,加上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置身其中颇有一种现代建筑撞上古典园林的惊喜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魅力不仅限于环境的美,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老师以及广阔的比赛、创业和科研平台。“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港中深的氛围,那就是:自由、包容且充满人文关怀。”郑谨龄说。
当问起留学生活里谁对她帮助最大时,郑谨龄笑着说,实在没办法排序。她一口气列举了十几个人,有热心提供教学材料的学姐、有学业和生活上相互扶持的马来西亚朋友、有遇到困难时给予她鼓励和帮助的中国朋友、还有帮助自己实现成长的老师……“我很感谢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出现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每个人都十分重要。”郑谨龄真诚地说。

郑谨龄与马来西亚学姐的合照

与学术交流处祝欢老师的合照
当一块块留学“拼图”越集越多,郑谨龄的留学生活也越发多面、精彩。在校内,郑谨龄积极投身研究工作,担任过两位教授的研究助理和金融数据研究助理,努力成就更前沿、更专业的自己。她的课外生活也从不空白,在上任国际学生协会(ISA)主席后,郑谨龄就致力于营造国际化的氛围,她曾带领ISA举办城市猎人活动,带动国际学生探索深圳南山;举办了港中深第三届国际日活动,让来自31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深圳感受到家的温暖。不仅如此,郑谨龄还策划了下南洋社会实践项目、百县千镇万村发展工程——河源市连平县调研活动,各国文化在活动中发生碰撞、融合。

ISA在深圳南山欢乐海岸举办城市猎人活动

国际日活动,带校长去逛各个国家摊位
郑谨龄的留学生活不仅能用“充实”形容,“自由浪漫”又是她的另一个关键词。她分享了一次令她难以忘怀的活动,是在期中周如此忙碌的时间也要和朋友跑出校外参加第十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听音乐节时,郑谨龄忽然被这样自由的时刻击中,在她看来,自由与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所在,而传承与交流,更是爵士乐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我忽然觉得,深圳就像爵士乐一样自由、即兴,同时又与来深圳追梦的朋友们有传承、交流,我们之间好像产生了神奇的链接。”郑谨龄说,那一刻,深圳这座城市在她心中也变得浪漫了起来。
PART 03
我想要“自由生长”
做公益和慈善一直是郑谨龄生活的动力。从去年7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公布资助名单至今,郑谨龄也为其定期资助的孤儿院和慈善机构捐出人民币1.4万余元。“基金会的资助不仅减轻了我的生活负担,让我更专注钻研学业,也让我有能力为社会出一份力。”郑谨龄的心中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她说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基金会“推动世界各地教育交流”的方向一致,希望有朝一日,她也能投身慈善事业,让贫困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捐助收据
郑谨龄说,自己和深圳有一种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的情感,既踏实又浪漫。在这段双向奔赴的“感情”中,她已有了短期的计划:留在深圳读博,深耕AI领域,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郑谨龄也坦言,最近一年来,她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不再去计划很长远的目标,反而更享受自己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接纳与期待,想更“自由地生长”。“我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每个当下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即使看透世间善恶,依然热爱世界,永远善良。”郑谨龄说,这是她对自己不变的期待。
受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