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助学.筑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助学.筑梦 > 正文

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郑昕:前路漫漫,惟有抓住机遇、全力以赴

发布时间:2024-11-29 10:19      浏览次数:

开栏语

自2011年8月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已资助留学生1308人(其中来中国境内留学生868人,出国、境留学生440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却一样清澈地爱着中国,有人从千里之外来到深圳求学,在中国的土地上触摸中华文化,也带来了异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有人奔赴远方深造,扩大了国际朋友圈,尽情探索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一群有朝气、充满正能量的留学生,正怀揣着对学习新事物、探索新旅程的一腔热忱,踏上了追梦的路。

基金会2024年的资助已经圆满完成,祝贺所有获奖学生!为了赓续大运精神,鼓励更多在基金会资助下的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深圳故事、深圳教育国际交流的故事,基金会特开辟“助学·筑梦”栏目,将走进一个个优秀留学生的世界,感受每一个璀璨炙热的追梦故事。

本期推介的是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郑昕

中国留学生 郑 昕

“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是对郑昕的生动写实。郑昕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系毕业生,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她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演奏水平级(九级)表演者,喜爱登山、游泳、骑行、LES MILLS GRIT、BODYJAM等运动,也荣获无数奖项。

“人生每个阶段都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很荣幸得到机遇的垂青,但我的每一次收获都来自于牢牢抓住机会背后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辛勤汗水。”郑昕说。

2020‑2022年,连续3年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术专项总决赛三等奖、广东省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2021年网络赛场总决赛特等奖、线下总决赛全国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2022年省二等奖;2021年,获第26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省决赛二等奖;

2022年,获第七届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二等奖;

2022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级)证书;

2021‑2022年,获广东省“联盟杯”本科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决赛第八届一等奖、第九届特等奖;

2022‑2023年,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负责人(1/3,优秀结项);任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成员(2/4,优秀结项);

2022‑2023年,完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创新实践项目等3项课题,获“杰出营员”等荣誉;

2023年5月,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3);

2023年5月,论文获国际传播学顶级学术年会AEJMC(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录用;

2023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Elite Member(优秀营员)称号,以180.47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获得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外校推免生接收资格;

2023‑2024年,获聘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学生研究员,与团队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4场;

2024年1月,获深圳大学学术启航奖学金;

2024年7月,论文获国际传播学顶级学术年会NCA(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录用;

2024年9月,获深圳市大运留学基金;

本科期间曾获深圳大学荔园之星、双创之星 、学业之星、文体之星、优秀学生干部等。

PART 01

一路的收获,由“全力以赴”打造

回顾这一路的经历,郑昕觉得可以用“抓住机遇、全力以赴”来概括。

大一刚入学时,郑昕在学校公文通看到外国语学院面向全校选拔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系列大赛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懵懂态度,她幸运地在机考中斩获校赛特等奖的好名次,并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在你的文字中能读到一股劲儿,那种渴望表达的欲望仿佛冲出纸面。”主教练孙老师这样评价。


英语演讲备赛训练

在教研团队众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郑昕很快找到自己在英语世界的乐趣和专长所在,她连续3年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术专项总决赛三等奖、广东省特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2021年网络赛场总决赛特等奖、线下总决赛全国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2022年省二等奖;获第26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省决赛二等奖;获广东省“联盟杯”本科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决赛第八届一等奖、第九届特等奖等;2022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级)证书。

郑昕本科期间奖状(节选)

扎实的英语素养、丰富的比赛经历、老师们的无私指导、机遇的频频垂青,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一步步变得沉稳、成熟,也为她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PART 02

因为热爱,所以孜孜求学

人们总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比起追逐新鲜出炉的热点话题,郑昕更喜欢缱绻于时光深处泛黄的新闻——历史。

作为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郑昕不断打开自己在新闻学专业学习的天花板,她旁听了《计算传播与网络》等课程,主动向教授和同学们请教,与团队改进模型和代码。

在项目中,教材叙述散乱、碎片化,很多报刊无法根据字面进行统计编码,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加大了编码难度。语义网络的搭建过程中,由于所用代码与英文分词词库语言并不适配,导致部分网络图的制成花费了更多时间,但他们屡挫屡试,不言放弃。

做学术报告

凭着孜孜求学的好奇心与上进心,2023年5月,郑昕带领团队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同年,她撰写的论文被 AEJM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国际新闻传播学顶级学术年会正式会议接收。在海外学术交流中,郑昕锻炼了自己的英文演讲、口语交际、会议速记、翻译及跨文化传播能力,亦聆听了各国学者以琳琅语言和多元视角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丰沛、新鲜、有趣的学术成果。

郑昕不仅对探寻中西传播学历史泛黄书页的传播轨迹流变格外热忱,亦对媒介伦理、人工智能与未来文明等相关的学术话题怀抱现实关切。经过初试、复试层层筛选,她被破格聘任为2023-202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学生研究员。

历史总是令她着迷。在热爱之下,是无数个翻阅古籍挑灯夜战的日夜、是无数次构筑出一位看似渺小的历史人物却有着庞大社会网络的惊奇瞬间、是无数次与师哥师姐为某个历史事件争辩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被说服,最后却会心一笑的默契相视……而走在人大古朴的红砖楼前,与海内外高校硕博的师哥师姐同聚一堂,研讨、论辩、切磋、交流,这一幕幕也鲜活地留存在她的记忆深处。

在埋首古籍和计算机文本挖掘的深夜,郑昕总能在夜深人静时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心流状态。而当她运动时,又会迅速跳入另一种激情般的心流模式。跑步、舞蹈、游泳、登山、骑行……郑昕热爱自然与冒险,享受心率狂飙、大汗淋漓、逃开藩篱的自由。海风在耳边呼啸,脚步声在塑胶跑道一声一声沉着有力地弹跳,拳头砸在沙袋上一下又一下稳准狠的快感……“运动是我看似枯燥单调的学术生活的最好调剂。”她笑着说。

郑昕担任深圳马拉松赛事志愿者

目前,郑昕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融合中西传统,推动双语教学,不仅为不同学科训练新一代学术人才,亦致力培养年轻一代成为富有想象力的和具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学术追求的多样性与自由度、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跨文化敏感性和全球思维的培养……这一切,让她着迷,也让她欣喜。

参加香港高校中秋校园文化节

国际化师资力量、浩如烟海的馆藏资源、频频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历史人类学田野考察实践……该专业国史实证研究和专题史研究的扎实训练,帮助郑昕不断深耕比较史和公共史等研究领域,继续探索数字人文的奇妙之旅。

参加田野考察

PART 03

未来,在顶峰相见

对于深圳大运留学基金的资助,郑昕表示十分感谢。看到申请章程时,她如同四年前第一次看到外国语学院选拔通知一样,抱着试一试的随和心态和全力以赴的认真劲儿准备,“当时我了解到大运留学基金资助名额的竞争十分激烈,强手如林,所以有意识降低了自己的预期,觉得全力以赴、问心无愧就好。”当她看到自己在获奖名单的那一刻,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激动,但她很快平复下来,暗暗激励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努力,不辜负基金会和母校的期望。

谈及未来规划,郑昕考虑在留学生活结束后返深发展。她希望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担任学生研究员的信息优势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广阔的实践平台相融合,打通数据部门和档案部门之间对于归档、数据保管等方面的话语壁垒,利用专业所学,为深圳数字化城市治理赋能,推动数字社会运转,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上一条:助学·筑梦 | 优秀留学生格兰:把留学生活过得“五光十色” 下一条:助学·筑梦丨优秀留学生郑谨龄:活在当下、活出自我,活成不一样的烟火

关闭